姚建良 “生态浮岛”搅活“一潭死水”
发布人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19-11-7 在我县,有这样一位“岛主”,他用自己的设计发明,守护我们的饮用水。他就是姚建良,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,生态浮岛发明者。
走进江南镇深澳村的池塘,一座长满水葫芦的“岛”在水面的倒影下格外显眼,水质清澈见底,鱼儿追逐嬉戏。“这是最近刚安装完毕的生态浮岛,它的主要功能是改善水质、防溺水。”姚建良对于自己的作品甚是满意。“通常水面上出现水葫芦都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,但是通过把水葫芦聚集在这个生态浮岛上,这些影响水质的‘作恶者’摇身一变成了改善水质的‘清道夫’。”
“生态浮岛”的设计原理是用毛竹和藤条等生态材料搭建纵横框架,底部用网连接,选择一些水花生、水葫芦、水龙等水陆都能生长的植物种植在浮岛上,还在周边挂养了河蚌,通过河蚌过滤水的作用,可以减少藻类和有机物的量,改善水质。在兼具美观的同时又考虑到了净化水质及救生的功能。
“浮岛+水生植物+安全网的组合基本实现了‘救生报警、广告宣传、生物净水’等多种功能。”姚建良介绍,设计的初衷原本是为了降低山塘水库溺水死亡率,他从相关文献报道中了解到,水库、溪流等自然水域基础设施薄弱,水文特征复杂,施救难度大,救生基本处于空白,自然水域救生体系亟需建立和完善。
一个月的时间,他和他团队的足迹遍布10个乡镇(街道)的23个村(社区),只为了解我县现有库塘功能的分类情况。
经团队实地勘察后发现,库塘意外落水溺水的安全隐患普遍存在,“人防”已发挥了最大限度的努力,“物防”又存在“先天性的不足”,利用库塘沿岸的水域制造一张安全救生网,便是他和他的团队设计的方向。
于是乎,在一次次试验、改进、材料更新中,兼具多功能的生态浮岛诞生了。
“最后试验成功的‘生态浮岛’既能承受成人的重量,又增加了红外线对射报警器和安装视频监控来实现远程管理,同时能根据水位的变化上下浮动,更方便安装与拆卸,当然,最重要的一点是,‘生态浮岛’选用了低廉环保材料,费用远远低于现有的村级库塘人防管理费。”姚建良表示,随着试验的进展,“生态浮岛”功能将开发得更加完善,能尽快普及到全县的各个山塘水库中。
事实上,“生态浮岛”在试点行政村池塘试用3个多月后,运用“水生态健康评价仪”+分阶段抽样监测的方法,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监测站对其中3个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,结果发现所检池塘的水质均有所改善,其中,深澳池塘的水质从VI类提升到了II类。
“生态浮岛”把原本的“一潭死水”给“搅活了”,让库塘中的水焕发出“活”的生机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设计出更多高科技、低成本、美观又实用的装置来改善县内水质,为老百姓服务。”姚建良补充。